“失獨家庭”之痛誰來撫慰?
2012-08-08 14:14:27??來源:福建婦聯(lián)新聞網 責任編輯:陳曉青 我來說兩句 |
?面臨晚年困境——失獨者,何去何從? ? 《老無所依?走近中國失獨家庭》 ? 有這樣一些家庭,由于疾病或災禍使父母失去了獨生子女,人們把這樣的家庭稱為失獨家庭。這些失獨家庭雖然生活艱難、內心凄苦,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沒有因此而垮掉,他們依然在守望生活、守望未來。這是一個特殊的群體,對這個群體的關注、理解與幫扶應該引起政府和社會更多的重視。??>>>全文 ? 《節(jié)日都是清明節(jié):“失獨家庭”渴望抱團取暖》 兒子剛去世時,她徹夜失眠、痛哭,三個月后,開始出現幻覺,她覺得兒子根本沒有離去,所有的人都在騙她。“地獄的煎熬也不過如此,”戚大姐說,兒子的音容笑貌那樣真實,可是現實卻是陰陽兩隔,那種刺痛,鉆人心、使人狂。原來充滿歡聲笑語的家,再也沒有笑聲。甚至沒有電視聲,沒有訪客。工作、未來、家庭,這些對她來說,已沒有任何意義?!懊總€節(jié)日,都像清明節(jié),別人全家團圓時,我們只能在墳頭和孩子團聚。”戚大姐說。 >>>全文 《統(tǒng)計稱中國年增數萬失獨家庭 呼吁補償制度盡孝》 一個出現大面積獨生子女家庭的社會,實際上是為未來的發(fā)展預留了隱憂。因此,對于已經出現的“失獨家庭”、“困難家庭”和“老齡家庭”,各級政府必須承擔起計劃生育補償的國家責任,大力推進獎勵扶助制度,改變群眾養(yǎng)兒防老的生育觀念和養(yǎng)老傳統(tǒng),促進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鞏固,解除計劃生育家庭面臨的各種現實困境,讓他們得以在政策普惠之下,生活得更幸福、更有尊嚴。 >>>全文 《失獨家庭養(yǎng)老問題凸顯 救助機制需重視精神慰藉》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,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。失獨群體中的個體差別性無疑增加了精神救助工作的復雜性,所以,在對失獨者進行精神救助前,怎樣保證救助工作科學有效就更顯重要?!笆И?,已經不僅僅是哪一項政策的問題,它是個社會問題。”苗霞說,整個社會要去關注了解這個特殊的群體,給他們營造一個關愛的社會環(huán)境,人與人之間的愛心關懷才能讓這個悲傷的群體走出陰霾,重獲陽光。 >>>全文 |
相關閱讀:
- [ 08-08]全國失去獨生子女家庭超百萬 失獨群體日益龐大
- [ 08-08]一個計生委主任的失獨痛:曾懷孕兩月人工流產
- [ 08-08]一個計生委主任的失獨痛:曾懷孕兩月人工流產
- [ 08-06]失獨父母索賠案增多曝養(yǎng)老難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發(fā)給好友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(互聯(lián)網視聽節(jié)目服務/移動互聯(lián)網視聽節(jié)目服務)證號:1310572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閩)字第085號
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(署)網出證(閩)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 閩B2-20100029 互聯(lián)網藥品信息服務(閩)-經營性-2015-0001
福建日報報業(yè)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(chuàng)作作品之版權,未經報業(yè)集團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
職業(yè)道德監(jiān)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舉報郵箱:jubao@fjsen.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:0591-87275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