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色a在线观看,国产免费特级精品,中国精品少妇HD,人.成免费午夜视频在线

  • <tt id="d7llb"></tt>

    1. <menuitem id="d7llb"></menuitem><listing id="d7llb"></listing>
      <sup id="d7llb"></sup>

        <tt id="d7llb"></tt>

        泉州北管

        2019-12-31 14:00:00? 傅心玫? 來源:東南網(wǎng)   責(zé)任編輯:林雯晶

        2016年,第八屆海峽論壇泉港北管音樂交流演出現(xiàn)場。東南網(wǎng)通訊員 劉澤陽 攝

        泉州北管,俗稱北管,是廣泛流傳于泉州市泉港區(qū)的一種絲竹音樂。又名小曲、小調(diào)、曲仔、北曲,與“古音樂活化石”南音并稱泉州曲藝“姐妹花”,素有“天子傳音”的美譽。17世紀(jì)起,北管隨著先民遷徙的腳步,傳到寶島臺灣。

        北管音樂源自北方明清江淮小調(diào)及江南絲竹樂,傳至泉港民間后融入閩南音樂和與之交界的莆仙音樂,既保留了江淮民間音樂明朗幽雅之風(fēng),又糅進(jìn)了閩南及莆仙戲曲音樂柔婉秀麗的元素,兼有遒勁、樸實特色,獨具一格。

        北管分為曲和譜兩大類,曲即聲樂曲,譜即器樂曲。演奏樂器有十余種,主奏樂器是京胡與笛子,其他還有伬胡、雙清等本土的樂器,表演樂隊人數(shù)少則七八人,多則十余人。北管演唱采用“官話”,演唱者要手執(zhí)打擊樂器,邊唱邊擊以配奏。

        兩岸在傳承北管文化上攜手并進(jìn),2012年10月海峽兩岸民間藝術(shù)節(jié),泉州北管首次與臺灣北管樂團(tuán)同臺演出;2014年,第二屆海峽傳統(tǒng)文化北管學(xué)術(shù)研討會在泉港召開;2017年,由兩岸北管專家學(xué)者共同創(chuàng)作的北管樂舞《過臺灣》在泉港文化中心溫馨上演。

        2006年,泉州北管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。